生產一線是現場管理的核心工作,是企業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。一條LCIM低成本生產線是如打造的?怎樣以最低成本發揮產線的最大生產能力?
①生產機種的工藝流程;
②各工位實際操作人數,生產線總人數(間接、直接);
③日產量、月生產計劃、生產稼動時間;
④占地麵積;
⑤生產機種及各機種所使用材料名稱和單價;
⑥各工位半成品堆積數量;
⑦各工位的工序加工不良率狀況;
⑧現狀各工位的作業工數。
作業工數的測定方法:
對作業方法的優劣進行評價及設定標準時間時,通過秒表對現有作業時間進行測量、分析的方法。
步驟:
①按照原生產線提供的工藝流程和各工位作業人數作成工數測定表;
②選擇測量對象;
③觀察作業周期的全過程,將所有操作分解成操作點;
④工時測定,(例):拿部品 – 組裝 – 放部品 –拿部品。對每個工位反複進行5次測定;
⑤作成生產線整體的工數測定表,計算出各工位的平均工數和人均工數,並用平衡圖表示。
(2)編成效率
(1)肢體使用原則:
①雙手同時使用,同時開始並同時結束動作;
②動作姿勢穩定,身體盡可能減少較長時間的重心偏移及起坐動作;
③作業台的高度要適當,便於作業員操作;
④雙手同時進行時要左右對稱反向進行;(圖一)
⑤利用物體慣力;(圖二)
⑥身體的動作幅度越小越好,動作時間越短越好(圖三)
⑦降低動作注意力;測量時用固定規格及定位等手段,使測量工作減少腦力判斷過程;例:膠筒或電批用平衡器懸吊為佳;在計量儀表、器具的顯示位置處設備明顯標識,使之更加容易辨認或以聲、光等信號盡量減少識別的注意力等。
(2)工裝夾具設計原則:
①用夾具固定產品;
②使用專用工具;
③合並兩種工裝為一種;
④提高工具設計便利性減少疲勞等。
(3)作業配置原則:
①材料工裝的定點、定容、定量;
②材料、工具放置在肘的工作範圍內;
③簡化材料及工裝治具的取放動作,對於一些細小的、不便取放的零件采用合適的容器使之方便拿取;
④物品的移動以水平移動為最佳;
⑥滿足作業要求的照明。
①單元式生產線:產品應放置在兩個工位之間又便於兩人取放的位置,並對放置的數量做出規定,一般控製在5個以內。 ②傳送帶式生產線:在一條流水線上的工位,放置部品的容器放置的數量需一致;調整流水帶速度使之與生產節拍一致。
①編成效率、平麵布局前後的比較; ②工位合並的依據,設備、治具改善前後的參照; ③革新前後人員、生產效率、占地麵積、稼動時間、生產數量、半成品堆積數量及金額等方麵進行效果比較,並且計算出經濟效益。 ④將編成過程中所做出的改善和調整記入文件中,如:作業指導書、QC工程圖和工藝流程圖等。
上一篇:6S現場管理是什麽?
下一篇:實用型5S
一、什麽是IE? IE是工業工程(Industrial Engineering)的英文簡稱,起源於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的方法研究與作業測定,同時期,吉爾布雷斯夫婦對作業動作的細致研究,從而融合形成了工業...
工廠及各種各樣的生產現場中,一直都在積極開展“消除浪費”的工作。雖然人們一直在努力工作,卻會在不經意間產生各種各樣的浪費。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,但過量製造必定會成
運作方法是生產控製的手段。在實際生產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,比如基礎問題、現場問題、缺陷問題、周期問題等,都需要使用一定的方法。確定和實施相應的方法是生產總監在解決